5月14日,在山东卫视晚间新闻联播栏目,“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专项报道中,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新南洋合鸣作为优秀企业代表,与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荩一、滨州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发鸿一起,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山东深入推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适配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17年,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与国内智能制造头部企业长春合心集团、滨州职业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合作,成立了二级学院“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二级产业学院具有人财物的一个高度自主权,通过双方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开拓智能制造高端应用技术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有偏差,一直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弊端。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共同的责任机制,共同的利益机制,实现了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目标高度一致,培养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我们将企业的一些对岗位的需求也好,知识技能也好,提前植入到学生的课堂当中,学生学习过后、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中德合心学院副院长张珊向记者介绍到。
目前,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每年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适配性,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还大力持续完成实训基地建设。眼下,学生就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学习和磨练器械的使用。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学校的资金难题,实践训练所用机器设备及生产线均为企业真实生产实际所用。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弥补产业升级人才缺口。
产业学院的搭建,使得企业可以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和技术创新。目前,学院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研发团队,正在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以期建立生产性的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始终致力于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有机衔接。未来,集团计划与机电工程学院共建一个两千平米的实训基地。
2025-01-15
2025-01-15
2024-12-26
2024-12-24
2024-12-23
2024-07-09
2024-12-17
2024-12-16
2024-12-16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