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OP排行榜
主办方
新闻中心
核心服务
排行榜单
往届回顾
专家成员
OUR
NAVIGATION
新闻中心
智慧组织激发能力革命:组织经验如何成为企业成长的加速器
企业标杆学习平台2024-06-0734

作者:马博,企业案例研究专家,畅销书《转型经理人》《组织经验萃取》作者
本文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需要反思和总结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和发展模式。这篇文章旨在审视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在学习和借鉴欧美成熟模式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探讨在新时期如何依靠自身智慧和创新力量,实现更加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美成熟模式。从生产制造到金融、零售和房地产等各个领域,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国外”的模式更为优越。经常会听到类似“这件事在美国……”或“这件事在日本……”的言辞。在我们的认知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我们也会引用国外的模式和工具,然而,这显然不像产品一样容易复制。中国的培训咨询行业是在2000年初开始蓬勃发展的,那时候正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期,随处可见的国外思想、经典课程让学习德鲁克、学习IBM成为了一种时尚。

这些模仿和借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担了其历史使命,确实帮助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企业也逐步进化成了新的物种。今天,无论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还是电动车产业的崛起,这些新科技领域,中国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同时,华为的科技创新、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也逐步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

这在中国的培训咨询市场同样有所体现。与过去对海外企业的趋之若鹜相比,这些年大家更愿意深入了解华为,更愿意走进阿里。这证明,随着中国企业的强大,它们逐步形成了一批新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新经济中更具生存力,也更具推广价值。

向自己学习,挖掘中国式的管理、经营、营销思想,已经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也是必然的道路。在一个从未有过的市场中,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们迸发出了新的智慧。在接触众多优秀企业家和经理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对国外盲目崇拜,“自信”正悄然成为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新气质。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还并不具备系统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将其推广的能力。大多数经验仍依靠突变式的思考和英雄人物的灵光一闪。这不足以让中国企业的思想流传,我们还需要系统地推进“组织智慧沉淀”这项使命,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更让我们的思想走出去。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企业将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开始向外输出认知。总体上将按三步走来实现:

第一步: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沉淀自己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仅是企业家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而是真正支撑组织进化与发展的沉淀。举例来说,一家制造型企业的智慧应该来自于生产,比如生产流程和效率保证秘诀,而不在于它们的管理理念和思维。要在实战中总结智慧。

找到最值得沉淀的经验,才能真正支撑组织进化和发展的智慧。当我们谈及“组织智慧”时,很多时候想到的是高大上的“思想”,但真正值得总结的其实往往是那些“无聊但有用的事情”。比如,金融行业重复了千百次的客户营销,制造业每天都在重复的产品生产。把这些不断重复但又往往在每个人脑子里的事情提炼出来,就是组织最大的财富

在“总结”这件事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尽管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全球,比如制造业的精细化、消费互联网的应用等,但这些靠人口红利堆积起来的优势,却鲜有人总结出类似“群策群力、六西格玛”这样的方法。这就好像你在最美好的岁月里却没留下一张照片和一篇日记,经历变成了仅仅是经历。

我坚信,真正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智慧只来自于自己。我们可以借鉴,但如果没有对落地做任何的总结,就只是东施效颦。

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最需要关注的,也就是这家公司“安身立命”的基础。围绕本质再去提炼和扩展相关内容才有效。否则只能是“你的冥思苦想,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找到核心竞争力,比如华为的核心是提供解决方案,所以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宝洁的核心是营销。

我们看到,许多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初创期和成长期之后,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我们需要强调,这种反思和优化必须以数据为基础,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例如,海尔集团在执行“人单合一”模式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管理和用户反馈系统,精细化管理体系日益成型。这种由企业实践中产生的智慧不仅促进了其国内业务的发展,更为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经验借鉴。

在智慧沉淀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这是因为,文化和价值观不仅是企业内部沟通和合作的基础,更是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例如,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文化,培养了员工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精神,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二步:中国企业间的智慧流动

中国企业智慧流动的第二步,应该是组织间的智慧流动,即A公司的经验供B公司所用。

也许你会疑问,这不已经在做了吗?近年来国内学习华为、阿里等企业的风潮一直存在,但大多数学习只是浅尝辄止,甚至谈不上学习,可能仅仅是参观而已。中国企业中真正的智慧有很多,不应该仅仅是少数标杆企业的向下传播,更应该是跨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大规模流动。这不仅限于行业内彼此分享经验,也包括学习不同领域的企业经验。

随着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行业边界模糊,很多不同行业的经验完全可以共享。比如,一家银行在面临行业变化时,参考了某连锁企业的社区营销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组织之间的智慧应该被更多地共享,跨领域学习更多企业的经验。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在认真总结经验,而不是临时做一个PPT应付。

这些年走访众多企业,看到很多不同行业的人都在尝试相似的事情,也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原因只是他们不知道别人已经尝试过了。这种经验的浪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如果能保持对跨行业领域的学习,学会在每个“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将能节省大量时间。

此外,我们不仅要学习标杆企业。中国有许多优秀企业,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很多,这些企业不如华为、阿里那么有名,但它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理念、方法、流程和工具值得学习。过去,这些不太出名的企业的经验难以被引用和借鉴,但现在借助新的信息渠道,它们该被重新认识。没有一家企业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也没有一家企业是一无是处的。多去看看那些不在风口上的企业,它们或许能带来更多启发。当经验和智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转,价值会难以估量。能让中国企业之间充分共享智慧,并相互帮助,是我的夙愿,也是我将为之付出全部精力的事业。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和交流渠道,让企业智慧的流动更加顺畅和高效。例如,类似产业联盟、跨界研讨会以及企业家俱乐部等平台,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不同领域的对话和学习。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推动企业间智慧的流动和共享,还能促进各行业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与传播。

企业间智慧的流动,也可以通过合作项目和联合研发等形式实现。一些大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或市场挑战。例如,华为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联合开发智能驾驶技术;阿里巴巴与新浪合作,共同推进数据化营销,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跨行业学习和合作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促进多元化的企业文化融合。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可以吸收和借鉴他们在管理、运营和创新方面的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竞争力。例如,腾讯与欧美游戏公司合作,学习其在游戏设计和市场运营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了自身的产品开发和运营水平。

第三步:中国企业的智慧走出去

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将资金和资源输出到全世界,它们的智慧也完全可以引领全球企业的新思潮。

一方面,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诞生了许多具有百年甚至千年传承的管理思想,这比西方商业智慧起步早得多。另一方面,我们有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的企业智慧完全有能力向全世界输出。这些智慧有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基础,有我们在商业上的不断进取和突破。谁说我们不能出几个企业管理大师呢?

我们的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浪潮,见证了人类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除了有勤劳务实的精神,更有思想巨匠。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所依靠的“巨人的肩膀”。我相信,下一步,一定会有中国的IBM、中国的德鲁克走出来,让全世界认识。

随着中国企业逐渐走向全球市场,我们不仅需要输出产品和服务,还需要输出我们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智慧。通过参加国际论坛、合作项目以及跨国并购等方式,我们可以让全球企业认识到中国智慧的独特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科技巨头,华为不仅向全球市场输出了高质量的通信设备和技术,还通过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及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成为许多国际企业学习的榜样。

此外,中国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也通过其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支付系统,改变了全球消费者的购物和支付习惯。这些企业不仅输出了创新的商业模式,还提升了全球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中国企业不仅向世界输出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例如,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信条件,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跨国合作以及并购国际知名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该注重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智慧输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还体现在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上。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止知识产权被滥用或侵犯。

总之,中国企业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不断总结和沉淀自身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智慧流动,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和创新,推动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最后,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输出中国智慧,引领全球企业的新思潮,展示中国企业的风采和实力。

我始终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也会陪伴中国企业走过这段不平凡的旅程,见证中国企业的智慧迸发出新的光芒。中国企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将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走向世界,为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2011首届中国企业大学校长论坛顺利召开
下一篇:专家分享 | 构建'四实'型企业人才发展模式,驱动业务增长
职业教育研究院
- 产教融合研究院
- 中德合心研究院
基础教育研究院
国际教育研究院
继续教育研究院
新南洋海外教育研究院
湖畔国际艺术与设计教研基地
高净值研究院
干部教育研究院
信息技术研究院
明源管理研究院
新儒商研究院
国际产业与金融研究院
长三角人才发展研究院
科技产业研究院
-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文创产业研究中心
关注公众号
成员在线申请
标杆学习平台申报